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标准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属于持久性污染物充分混合段的数学预测模式是( )。
@A.二维稳态混合模式@B.S-P模式@C.河流完全混合模式@D.弗-罗衰减模式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符合预测水质参数筛选要求的是( )。
@A.建设过程,生产过程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水质参数应相同@B.建设过程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水质参数应相同@C.建设过程和生产运行过程拟预测水质参数应相同@D.建设过程,生产过程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水质参数可能不同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污染源无组织排放可简化成面源,其排放规律可简化为( )。
@A.连续恒定排放@B.非连续非恒定排放@C.非连续恒定排放@D.连续非恒定排放
4、某拟建项目排放的废水水温46℃,pH7.8,含有汞,锌,铜,铅四种污染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在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的污染物类型是( )。
@A.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B.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C.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D.持久性污染物,废热
5、某拟建项目每天向附近湖泊连续排放污水,枯水期水库平均水深8m,水面面积2km[zong_499.gif]。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预测污水中化学需氧量长期平均浓度应采用的模式为( )。
@A.湖泊环流混合衰减模式@B.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C.湖泊移流模式@D.湖泊完全混合平衡模式
6、某项目向附近湖泊间断排放污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述可以选用的混合过程段水质预测数学模式为( )。
@A.动态数值模式@B.一维稳态数值模式@C.解析模式@D.三维稳态数值模式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述情况水质预测适用二维解析模式的是( )。
@A.水深变化较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点源@B.水深变化不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面源@C.水深变化不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点源@D.水深变化较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面源
8、根据《环境影响评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时,以下不可作为筛选和确定预测参数依据的是( )。
@A.评价等级@B.当地的环保要求@C.工程分析@D.行业协会的要求
9、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污水排入附近大河,距排污口下游4km有集中饮用水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预测该项目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最低应选用( )维数学模式。
@A.一@B.二@C.零@D.三
10、矿山开发项目应预测其( )的地面水面源环境影响。
@A.建设过程阶段和服务期满后@B.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C.建设过程阶段和运行阶段@D.生产运行阶段
11、水工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地面水环境的水力特征和污染物迁移的物理过程,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此种方法属( )。
@A.物理模型法@B.类比调查法@C.专业判断法@D.数学模式法
12、对于( )河段,当拟预测溶解氧时,不需要预测最大亏氧点。
@A.弯曲@B.矩形@C.分段预测@D.非矩形
13、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当评价等级为( )且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不大而预测又费时费力时可以采用专业判断法预测。
@A.二级@B.三级@C.一级@D.二级以下
14、当需要预测( )的水质时,应在该段河流中布设若干预测点。
@A.河流混合过程段@B.上游河段@C.充分混合段@D.下游河段
15、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II类水域环境功能的是( )。
@A.鱼类越冬场@B.水产养殖@C.鱼类产卵场@D.鱼类洄游通道
16、水土流失面源和堆积面源主要考虑( )全部降雨产生的影响。
@A.某一个月@B.建设项目所在地@C.一次降雨@D.一定时期内
17、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下列关于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类别表述正确的是( )。
@A.一般工业用水区执行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B.鱼虾类产卵场执行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执行I3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D.鱼虾类越冬场执行I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8、某些建设项目(如冶炼,火力发电,初级建筑材料的生产)露天堆放的原料,燃料,废渣,废弃物较多,这种情况应预测其( )的环境影响。
@A.水土流失面源@B.降尘面源@C.堆积物面源@D.烟尘面源
19、环境现状已经超标的情况可以采用( )进行单项评价。
@A.极值指数法@B.自净利用指数法@C.标准指数法@D.内梅罗指数法
20、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属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的( )。
@A.I2类@B.I3类@C.Ⅳ类@D.Ⅴ类
21、农业用水属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的( )。
@A.I3类@B.Ⅴ类@C.I2类@D.Ⅳ类
2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属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的( )。
@A.II类@B.III类@C.I类@D.Ⅴ类
23、与渤海水域相连的某地表水河口段水域环境功能为渔业水域和游泳区,该河口段应采用的水质现状评价标准是( )。
@A.海水水质标准@B.渔业水质标准@C.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D.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24、鱼虾类产卵场属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的( )。
@A.II类@B.III类@C.I类@D.Ⅴ类
25、I3类地表水环境pH标准限值是( )。
@A.5~10@B.10@C.8@D.6~9
26、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 )进行水质评价。
@A.对丰,平,枯水期@B.对丰,平水期@C.对平,枯水期@D.对丰,枯水期
27、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2类地表水水域总磷(以P计)的标准限值为( )mg/L。
@A.≤0.1(湖,库0.025)@B.≤0.2(湖,库0.05)@C.≤0.01(湖,库0.005)@D.≤0.3(湖,库0.1)
28、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 ),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A.多因子评价@B.单因子评价@C.因子加权评价@D.系统评价
29、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的项目除包括基本项目,补充项目外,还应包括由( )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3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pH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
@A.电化学探头法@B.重铬酸盐法@C.稀释与接种法@D.玻璃电极法
31、I3类地表水环境COD的标准限值是( )。
@A.≤40mg/L@B.≤20mg/L@C.≤15mg/L@D.≤30mg/L
3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化学需氧量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
@A.纳氏试剂比色法@B.重铬酸盐法@C.稀释与接种法@D.碘量法
33、I1类地表水环境溶解氧的标准限值是( )。
@A.≥7.5mg/L@B.≤9.5mg/L@C.≥9.5mg/L@D.≤7.5mg/L
34、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COD的最低标准限值是( )mg/L。
@A.20@B.10@C.15@D.30
35、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是( )。
@A.I2类@B.I3类@C.I1类@D.Ⅳ类
36、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确定的地下水质量类别的是( )类。
@A.I2@B.I3@C.I1@D.Ⅳ
37、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是( )。
@A.I2类@B.I3类@C.I1类@D.Ⅳ类
38、某公司拟分别开采以下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其中适用《地下水质量标准》的是( )。
@A.地下低硬度水@B.地下矿水@C.地下热水@D.地下盐卤水
39、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地下水质量划分为( )。
@A.四类@B.五类@C.三类@D.六类
40、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 )。
@A.二次(平,枯水期)@B.三次(丰,平,枯水期)@C.一次(枯水期)@D.二次(丰,枯水期)
41、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是( )。
@A.Ⅳ类@B.I3类@C.Ⅴ类@D.I2类
42、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以下可不作为地下水质常规监测项目的是( )。
@A.氰化物@B.溶解氧@C.氨氰@D.大肠菌群
43、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是( )。
@A.Ⅳ类@B.I3类@C.Ⅴ类@D.I2类
44、某省监测部门计划对全省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下述监测频次符合要求的是( )。
@A.每年丰水期,平水期各监测一次@B.每年平水期,枯水期各监测一次@C.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各监测一次@D.每年监测两次,可以不考虑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45、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 )。
@A.四类@B.五类@C.三类@D.二类
46、地下水质量单组分评价,按《地下水质量标准》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代号与类别代号相同,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 )。
@A.从优不从劣@B.任何一个都可@C.从劣不从优@D.用插入法确定
47、某地拟建海水浴场,按照《海水水质标准》,该浴场应执行海水水质标准第( )类。
@A.二@B.三@C.一@D.四
48、某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中氟化物监测浓度为0.9mg/L,按照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评价,该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评价,该地下水现状水质应为( )类。(注:氟化物地下水质标准:I1类≤1.0,I2类≤1.0,I3类≤1.0,Ⅳ类≤2.0。单位mg/L。)
@A.I2@B.I3@C.I1@D.Ⅳ
49、某地下水的细菌总数I1类,I2类,I3类标准值均为≤100个/mL,若水质分析结果为100个/mL,应定为( )。
@A.I2类@B.I3类@C.I1类@D.Ⅳ类
50、污水集中排放形成的海水混合区,不得影响邻近功能区的水质和( )。
@A.鱼虾类的越冬场@B.虾类洄游通道@C.水生生物洄游通道@D.鱼类洄游通道
51、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的海水水质的类别是( )。
@A.第二类@B.第三类@C.第一类@D.第四类
52、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的海水水质的类别是( )。
@A.第二类@B.第三类@C.第一类@D.第四类
53、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的海水水质的类别是( )。
@A.第二类@B.第三类@C.第一类@D.第四类
54、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的海水水质的类别是( )。
@A.第二类@B.第三类@C.第一类@D.第四类
5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排入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的污水,应执行( )标准。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5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 )标准。
@A.二级@B.三级@C.一级@D.四级
5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排入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的污水,应执行( )标准。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58、以下污水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A.染整厂污水@B.磷肥厂污水@C.造纸厂污水@D.炼油厂污水
5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排入鱼虾类越冬场水域的污水,应执行( )标准。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60、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判定下列污染物是否达标,可在排污单位总排放口采样的是( )。
@A.苯并[a]芘@B.六价铬@C.总铜@D.总镉
61、GB3838-2002中I1,I2类水域和I3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 )。
@A.限期治理@B.污染物总量控制@C.限期关闭@D.限期整治
6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新建排污口,排入海洋渔业水域的污水,应执行( )标准。
@A.一级@B.二级@C.三级@D.以上都不是
63、GB3838-2002中I1,I2类水域和I3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 )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
@A.新建,扩建@B.扩建,改建@C.新建,扩建,改建@D.新建
6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新建排污口,排入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污水,应执行( )标准。
@A.一级@B.二级@C.三级@D.以上都不是
65、对于污水第二类污染物,在( )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A.车间处理设施@B.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C.车间@D.排污单位
66、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总汞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是( )mg/L。
@A.0.05@B.0.1@C.0.005@D.0.5
67、对于污水第一类污染物,一律在( )排放口采样。
@A.车间处理设施@B.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C.车间@D.排污单位
68、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下允许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的污染物是( )。
@A.总铜@B.总镍@C.总汞@D.总银
69、同一排放口排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的污水,且每种污水的排放标准又不同时,其混合污水的排放标准按( )计算。
@A.第二类污染物@B.第三类污染物@C.第一类污染物@D.[zong_168.gif]
7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对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 )为准划分。
@A.生产开始时间@B.可行性报告批准日期@C.施工开始时间@D.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批准日期
71、工业污水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 )采样一次。
@A.2h@B.4h@C.1h@D.3h
72、工业污水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监测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 )计算。
@A.小时均值@B.月均值@C.日均值@D.年均值
73、工业污水按( )确定监测频率。
@A.实际工作日@B.自然工作日@C.生产周期@D.监测单位要求
74、工业污水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 )采样一次。
@A.2h@B.4h@C.1h@D.3h
75、污水排放企业排放的六价铬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 )mg/L。
@A.1.0@B.0.05@C.0.50@D.1.5
76、下列( )水体污染物属第一类污染物。
@A.总汞,总镉,总砷,总铅,总镍,总锌@B.总镉,总铬,六价铬,总α放射性,总银@C.总汞,总锰,总银,苯并[a]芘,总铍@D.总β放射性,烷基汞,总铜,COD,甲醛
77、污水排放企业排放的总汞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 )mg/L。
@A.0.10@B.0.05@C.0.50@D.1.5
78、污水排放企业排放的总铬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 )mg/L。
@A.1.0@B.0.05@C.0.50@D.1.5
79、当水生生物保护对地面水环境要求较高时,分析项目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可采用( )。
@A.数学模式法@B.物理模型法@C.类比分析法@D.专业分析法
80、低于(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
@A.第四级@B.第一级@C.第三级@D.第二级
81、点污染源调查以( )为主。
@A.现场测试@B.搜集原有资料@C.现场调查@D.搜集现有资料
82、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的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类型为( )。
@A.中等@B.简单@C.复杂@D.一般
83、小河及评价等级为三级的中河可视为( )。
@A.线源@B.点源@C.面源@D.体源
84、当河流断面形状为( )时,小河应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
@A.近圆形@B.扇形@C.多边形@D.近矩形
85、河流感潮段与河流的界限是落潮时最大断面平均流速与涨潮时最小断面平均流速之差等于( )的断面。
@A.0.03m/s@B.0.05m/s@C.0.01m/s@D.0.5m/s
86、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 )阶段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
@A.生产运行@B.计划@C.生产准备@D.服务期满
87、对待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其他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的需要( )级评价。
@A.二,三级@B.一,三级@C.一,二级@D.三级
88、对于一级评价的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当污水排放量<50000m[zong_501.gif]/d时,每(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A.3~6km[zong_499.gif]@B.2~4km[zong_499.gif]@C.1.5~3.5km[zong_499.gif]@D.1~2.5km[zong_499.gif]
89、按照水质取样断面的布设应遵循的原则,在拟建排污口上游( )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A.500m@B.200m@C.300m@D.100m
90、河口水质取样点的布设和水样的对待与( )要求相同。
@A.水域面积@B.河流部分@C.河流流动@D.水文特点
91、在利用数学模式预测可流水质时,充分混合段可采用( )预测断面平均水质。
@A.三维模式@B.一维模式@C.二维模式@D.多维模式
92、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是( )。
@A.水域功能@B.规划功能@C.区域功能@D.实施功能
93、河流一维稳态模式的内容不包括( )。
@A.河流流速(m/s)@B.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计算断面的距离(m)@C.污染物的沉降系数(1/d)@D.河流宽度(m)
94、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平均水深<10m时,取样点应设在水面下( )处。
@A.0.6m@B.0.8m@C.0.2m@D.0.5m
95、小河可以简化为( )。
@A.矩形弯曲河流@B.矩形河流@C.矩形平直河流@D.非矩形河流
96、ISE(水质参数的排序指标值)( )时,说明拟建项目排污对该项水质参数的污染影响越大。
@A.正值或者越大@B.负值或者越小@C.正值或者越小@D.负值或者越大
97、小型湖泊与水库水深<10m时,每个取样位置取( )个水样。
@A.2@B.3@C.1@D.4
98、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排放量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第三个等级的范围是( )。
@A.10000m[zong_501.gif]/d>Q≥5000m[zong_501.gif]/d@B.5000m[zong_501.gif]/d>Q≥1000m[zong_501.gif]/d@C.20000m[zong_501.gif]/d>Q≥10000m[zong_501.gif]/d@D.10000m[zong_501.gif]/d>Q≥6000m[zong_501.gif]/d
99、对上游来水或污水排放的水质,水量随时间变化显著情况下的水质影响预测,应选用( )模式。
@A.静态或稳态@B.数值解@C.动态或准稳态@D.解析解
100、拟建项目向附近的一条小河(Ⅳ类水质)排放生活,生产污水共1.5x10[zong_502.gif]m[zong_501.gif]/d,生产污水中含有总汞等7个水质参数,pH值为5。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确定本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
@A.二级@B.三级@C.一级@D.低于三级
101、关于点源排放口位置处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排入小湖的所有排放口可简化为一个排放口@B.排入大湖的两个排放口间距较小的,可简化为一个排口@C.排入河流的两个排放口的间距较小时,可简化为一个排放口@D.排入海湾的两个排放口间距大于沿岸方向差分网格的,可简化为一个排放口
102、适用于非矩形河流,水深变化较大的湖(库)和海湾水域连续恒定点源排污的水质影响预测的水质数学模式是( )。
@A.动态数值解水质模式@B.单一组分水质模式@C.稳态数值解水质模式@D.二维或三维模式
103、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计划于两年后开始建设,污水拟排放附近的湖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湖泊水质现状调查时间至少应包括( )。
@A.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和平水期@D.枯水期
104、某污水的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 )。
@A.中等@B.简单@C.复杂@D.一般
105、某湖泊平均水深10m,水面面积23km[zong_499.gif],其水域规模为( )。
@A.中湖@B.一般湖@C.小湖@D.大湖
106、某污水的污染物类型数=4,且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 )。
@A.中等@B.简单@C.复杂@D.一般
107、对河流与河口,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水域规模"中的"大河"是指( )。
@A.Q≥100m[zong_501.gif]/s@B.Q≥180m[zong_501.gif]/s@C.Q>150m[zong_501.gif]/s@D.Q≥150m[zong_501.gif]/s
108、一般情况,湖泊,水库一级评价调查时期为一个水文年的( )。
@A.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枯水期@C.平水期和枯水期@D.平水期和丰水期
10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位于河口的某建设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一级,须进行水质调查的时期是( )。
@A.丰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平水期@C.干水期和枯水期@D.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110、一般情况,河口二级评价应调查( )。
@A.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枯水期@C.平水期和枯水期@D.大潮期和小潮期
1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向某小型封闭海湾排放水的工业项目,在确定环境现状调查范围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海湾面积@B.海岸线长度@C.污水排放量@D.污水排放周期
112、若评价时间不够,河流一级评价至少应调查( )。
@A.丰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平水期@C.平水期和枯水期@D.丰水期
113、某住宅区项目向一个河流排污,河流排污口上游无污染源汇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在水质调查时应选择的参数是( )。
@A.苯类@B.氟化物@C.磷酸盐@D.挥发性酚
114、一般情况,湖泊,水库三级评价可调查( )。
@A.丰水期和枯水期@B.平水期@C.平水期和枯水期@D.枯水期
1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确定评价区现有点污染源调查的繁简程度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点源的污水排放量@B.点源的污水性质@C.建设规模@D.点源与建设项目关系
116、一般情况,湖泊,水库二级评价可只调查( )。
@A.丰水期和枯水期@B.平水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D.丰水期和平水期
117、一般情况,海湾三级评价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 )。
@A.小潮期@B.大潮期@C.大潮期和小潮期@D.枯水期
118、对大,中河,河宽大于50m者,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 ),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即共设三条取样垂线。
@A.0.2m@B.0.5m@C.0.6m@D.0.3m
119、公式[zong_167.gif]中的Ch是指( )。
@A.水质参数的地表水的水质标准@B.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C.污染物排放浓度(mg/L)@D.河流下游污染物浓度(mg/L)
120、对大,中河,河宽小于50m者,在取样断面上距岸边( )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设两条取样垂线。
@A.1/4@B.1/2@C.1/5@D.1/3
121、经初步预测,某建设项目排放的污水可能对排污口上游300m至下游3km的受纳河流水有较显著的影响,对距排污口上游2km的保护目标影响轻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可定为排污口( )之间的河段。
@A.上游1km至下游3km@B.上游1km至下游5km@C.上游300m至下游3km@D.上游2.5km至下游5km
122、公式[zong_167.gif]中的Qh是指( )。
@A.河流流量(t/s)@B.废水排放量(m[zong_501.gif]/s)@C.废水排放量(mg/s)@D.河流流量(m[zong_501.gif]/s)
123、某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00m[zong_501.gif]/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30m,水深4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 )水样。
@A.5个@B.4个@C.6个@D.2个
124、在一条河流取样垂线上,在水深不足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 ),距河底也不应小于( )。
@A.0.5m,0.3m@B.0.5m,0.5m@C.0.3m,0.3m@D.0.3m,0.5m
125、某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50m[zong_501.gif]/s,河流断面形状为矩形,河宽30m,水深6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 )水样。
@A.5个@B.4个@C.6个@D.2个
126、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一个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水面下0.5m处,距河底不应小于( )。
@A.0.2m@B.0.5m@C.0.6m@D.0.3m
127、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20m[zong_501.gif]/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60m,水深4.2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 )水样。
@A.3个@B.4个@C.6个@D.2个
128、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在( )应用。
@A.调查的水质参数大于等于1项时@B.调查的水质参数较多时@C.调查的水质参数大于3项时@D.任何情况都可用
129、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现状已经超标的情况下,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时,单项水质数评价可以采用( )。
@A.加权平均法@B.标准指数法@C.矩阵法@D.幂指数法
130、地面水环境水质现状评价主要采用( )。
@A.文字分析与描述,并辅之以数学表达式@B.定量分析@C.定性分析@D.数学表达式,并辅之以文字分析与描述
131、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80m[zong_501.gif]/s,一级评价,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55m,水深7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 )水样分析。
@A.6个@B.5个@C.4个@D.2个
132、某水域5年内规划有4个建设项目向其排污,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该水域环境影响,可以采用( )。
@A.幂指数法@B.加权平均法@C.矩阵法@D.自净利用指数法
133、某小河断面宽深比25,预测河段弯曲参数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河可简化为( )。
@A.矩形弯曲河流@B.非矩形河流@C.矩形平直河流@D.弯曲河流
134、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评价河段的断面宽深比为25,最大弯曲系数0.8,该河段可简化为( )。
@A.矩形平直河流@B.非矩形平直河流@C.矩形弯曲河流@D.非矩形弯曲河流
135、内陆某拟建项目污水排向一小河,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二级,该小河在排污口下游6km处汇入具有重要用水功能的中河。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不需要预测的点是( )。
@A.排放口的上游断面@B.排放口下游的重要水工构筑物附近@C.排放口附近@D.小河与中河汇合口下游
136、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大于或等于5000m^3/d,小于10000m^3/d的污染物类型划分为( )。
@A.复杂@B.中等@C.简单@D.一般
137、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 )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A.支流@B.汇合前主流@C.汇合前支流@D.汇合后主流
138、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原则上可分为( )。
@A.建设期@B.运行期@C.服务期满后@D.预测期
139、根据建设项目的( )来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
@A.污水排放量@B.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C.受纳水域的规模@D.水质要求
140、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 )。
@A.对比分析法@B.专业判断法@C.数学模式法@D.物理模型法
141、河流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主要内容有( )。
@A.感潮河段的范围@B.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C.丰水期有无分流漫滩@D.河流平直及弯曲情况
142、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中点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 )。
@A.点源的排放@B.排污数据@C.废(污)水的处理状况@D.用排水状况
143、对于三级评价,一般情况只在枯水期调查的水域包括( )。
@A.海湾@B.河流@C.湖泊水库@D.河口
144、水质调查所选用的水质参数包括( )。
@A.常规水质参数@B.一般水质参数@C.特征水质参数@D.水文水质参数
145、一维动态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
@A.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B.持久性污染物@C.污染物排放为连续稳定排放@D.需要预测任何时刻的水质
146、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 )。
@A.不充分混合段@B.充分混合段@C.排污口上游河段@D.排污口下游河段
147、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关于空间方面,所有预测点和所有预测的水质参数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重点的是( )。
@A.水文要素@B.水质急剧变化处@C.水域功能改变处@D.取水口附近
148、垂线上水质取样点设置的原则包括( )。
@A.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B.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样@C.无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取一个样@D.水深不足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3m,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149、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是根据建设项目的( )。
@A.受纳水域的规模@B.水质污染情况@C.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D.污水排放量
150、规划3个拟建项目在4年内兴建完成并向同一地面水环境排污,河流有断流超标现象,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评价基本资料表述正确的有( )。
@A.可以利用已有的监测资料@B.断流河道应由环保部门规定功能,并据以选择标准@C.环保部门规定排污要求@D.建设单位自行规定各建设项目排污总量指标
151、某项目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其运行期至少需预测( )的环境影响。
@A.正常排放,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段@B.正常排放,水体自净能力一般时段@C.非正常排放,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段@D.非正常排放,水体自净能力一般时段
15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统计检出率@B.统计超标率@C.统计超标倍数@D.单项水质参数评价
15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述关于河流水质取样断面布设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有( )。
@A.在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应布设取样断面@B.水质现状监测取样断面不必考虑进行预测的地点@C.调查范围内支流汇入处和污水排入处应设置取样断面@D.河口感潮河段内拟设排污口时,可只在下游布设监测取样断面
15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确定某矿山工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的依据有( )。
@A.矿山工程的特点@B.评价工程周期@C.地面水环境特点@D.当地环保部门要求
155、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中的"中等"类别是指( )。
@A.污染物类型数≥2@B.污染物类型数≥3@C.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D.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E.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156、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根据下列( )条件进行。
@A.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B.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C.受纳水域的规模@D.投资规模@E.水质类别
157、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中的"复杂"类别是指( )。
@A.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二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B.污染物类型数≥3@C.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D.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15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属于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依据的有( )。
@A.装置平面布置@B.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C.受纳污水的地面水域规模@D.生产周期
159、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 )。
@A.间接冷却水@B.含热量大的冷却水@C.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D.循环水
160、水环境非点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 )。
@A.排气筒的高度@B.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C.排放季节,排放时期,排放量,排放浓度及其他变化等数据@D.原料,燃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等
161、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 )来决定。
@A.将来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达标范围@B.污水排放量的大小@C.受纳水域的特点@D.评价等级的高低
162、水环境点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 )。
@A.排放口的平面位置,排放方向,排放形式@B.原料,燃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等@C.排放数据@D.用排水状况@E.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
163、对河流与河口,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水域规模"是按建设项目( )划分。
@A.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B.排污口附近河段的最近两年平均流量@C.丰水期平均流量@D.平水期平均流量
164、下列不属于河流的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是( )。
@A.流量@B.弯曲系数@C.潮差@D.水温分层@E.糙率
165、地面水环境水质现状评价采用数学表达式时,分为( )。
@A.单项水质参数评价@B.南京水质参数综合评价@C.米勒水质参数综合评价@D.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
166、特征水质参数的选择应根据( )选定。
@A.地理条件@B.水域类别@C.评价等级@D.建设项目特点
167、各类水域在下列应布设取样断面的情况是( )。
@A.调查范围的两端@B.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C.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水质急剧变化处,重点水工构筑物附近@D.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采样断面@E.在拟建排污口上游1000m处
168、一般情况下,水质调查所选择的水质参数包括的类别有( )。
@A.底质参数@B.特征水质参数@C.常规水质参数@D.水生生物参数
169、当受纳水域的环境保护要求较高,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时,水质参数调查除常规,特征参数外还应考虑( )。
@A.水生生物@B.陆生生物@C.底质@D.水质用途
170、下列关于建设项目拟预测水质参数筛选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
@A.拟预测水质参数的数目一般应少于环境现状调查水质参数的数目@B.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各阶段拟预测水质参数彼此一定相同@C.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各阶段拟预测水质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D.一般情况,生产运行阶段比建设过程,服务期满后阶段拟预测水质参数的数目要多@E.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的环保要求筛选和确定
171、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当其水体功能为( )时,还应预测冰封期的环境影响。
@A.娱乐用水@B.生活饮用水@C.农业用水@D.食品工业用水水源@E.渔业用水
172、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 )筛选和确定。
@A.工程分析@B.环境现状@C.评价等级@D.国家法律法规@E.当地的环保要求
173、同时具备大型建设项目应预测建设过程阶段的环境影响的特点是( )。
@A.地面水水质要求较高,如要求达到I3类以上@B.可能进入地面水环境的堆积物较多或土方量较大@C.建设阶段时间较长,如超过一年@D.建设阶段时间较长,如超过半年
174、当( )时,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应该考虑污水排放的动量和浮力作用。
@A.污水排放量相对于水体来说过大@B.污水排放速度相对于水体来说过大@C.预测范围距排放口较近@D.预测范围距排放口较远
175、河流水质预测完全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
@A.河流为恒定流动@B.持久性污染物@C.废水连续稳定排放@D.河流混合过程段@E.河流充分混合段
176、下列关于海湾简化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潮流可以简化为平面二维恒定流场@B.较大的海湾交换周期很长,可视为封闭海湾@C.在注入海湾的河流中,小河及评价等级为三级的中河可视为点源,忽略其对海湾流场的影响@D.在注入海湾的河流中,大河及评价等级为一,二级的中河应考虑其对海湾流场和水质的影响
177、采用类比调查法进行地面水环境预测时,预测对象与类比调查对象之间应满足下列( )要求。
@A.两者地面水环境的水力,水文条件和水质状况相同@B.两者地面水环境的水力,水文条件和水质状况类似@C.两者的投资额和工程性质基本相同@D.两者的某种环境影响来源应具有相同的性质,其强度应比较接近可成比例关系
178、下列关于河流的简化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中河流预测河段的断面形状沿程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考虑@B.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C.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评价等级为一级时,可以按无江心洲对待@D.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为一级时,可以视为非矩形河流@E.河流水文特征或水质有急剧变化的河段,可在急剧变化之处分段,各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179、下列关于地面水污染源的简化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排放形式可简化为点源,线源,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B.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通常可以把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C.无组织排放可以简化成面源;从多个间距很近的排放口排水时,可以简化为点源@D.评价等级为三级时,海湾污染源简化与大湖(库)相同
180、湖泊推流衰减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
@A.小湖@B.大湖@C.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D.非持久性污染物@E.无风条件
181、河流水质预测二维稳态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
@A.河流为恒定流动@B.持久性污染物@C.连续稳定排放@D.平直,断面形状规则河流充分混合段@E.平直,断面形状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
182、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
@A.小湖(库)@B.中湖@C.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D.非持久性污染物@E.有风条件
183、河流水质预测一维稳态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
@A.河流为恒定流动@B.非持久性污染物@C.废水连续稳定排放@D.河流充分混合段@E.持久性污染
184、河流水质预测S-P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
@A.河流充分混合段@B.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C.持久性污染物@D.污染物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E.河流为恒定流动
185、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种类有( )。
@A.标准指数法@B.极值指数法@C.自净利用指数法@D.内梅罗指数法
186、下列关于地面水预测点的布设原则,说法正确的有( )。
@A.当拟预测溶解氧时,应预测最大亏氧点的位置及该点的浓度@B.某重要用水地点在预测范围外,估计有可能受到影响,也应设立预测点@C.预测点的数量和预测的布设应只根据评价等级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确定@D.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作为预测点@E.排放口附近常有局部超标区,如有必要可在适当水域加密预测点
187、所有预测点和所有预测的水质参数均应进行各生产阶段不同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但应有重点,下列地点或水质参数( )应为评价的重点。
@A.水文要素和水质急剧变化处@B.水域功能改变处@C.取水口附近@D.影响较重的水质参数
188、下列应布设地面水预测点的情况是( )。
@A.预测范围内@B.环境现状监测点@C.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D.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E.水文站附近
189、下列关于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原则,说法正确的有( )。
@A.地面水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与影响预测范围不一定相同@B.所有预测点和所有预测的水质参数均应进行各生产阶段不同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但应有重点@C.所有预测点在水文要素和水质急剧变化处,水域功能改变处,取水口附近等应作为重点@D.所有预测的水质参数,影响较重的水质参数应作为重点@E.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的水质参数与环境现状综合评价不一定相同
190、I类地表水水域主要适用于( )。
@A.源头水@B.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C.国家级自然保护区@D.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
191、确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的依据有( )。
@A.水域环境功能@B.水文参数@C.环境容量@D.保护目标
192、下列水域的水质质量标准不适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是( )。
@A.渔业水@B.江河@C.海水@D.农田灌溉水@E.水库
193、下列关于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
@A.水域功能一般应由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据调查后确定@B.规划中几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如5年)内兴建并向同一地面水环境排污时,应由政府有关部门规定各建设项目的排污总量@C.向已超标的水体排污时,应结合环境规划酌情处理或由环保部门事先规定排污要求@D.规划中几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如5年)内兴建并向同一地面水环境排污时,政府有关部门未规定各建设项目的允许利用水体自净能力的比例,环评单位可以自行拟定认可@E.河道断流应由当地人民政府规定其水域功能,并据以选择标准,进行评价
19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标准项目分为( )。
@A.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项目@B.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C.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
19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氨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
@A.纳氏试剂比色法@B.电化学探头法@C.重铬酸盐法@D.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196、下列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属Ⅳ类的是( )。
@A.一般景观要求水域@B.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C.一般工业用水区@D.水产养殖区@E.农业用水区
19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溶解氧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
@A.稀释与接种法@B.电化学探头法@C.重铬酸盐法@D.碘量法
198、下列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属III类的是( )。
@A.鱼虾类越冬场@B.洄游通道@C.仔稚幼鱼的索饵场@D.水产养殖区@E.鱼虾类产卵场
199、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溶解氧的分析方法有( )。
@A.碘量法@B.玻璃电极法@C.重铬酸盐法@D.电化学探头法
200、I3类地下水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 )。
@A.工业用水@B.各种用途@C.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D.农业用水